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及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新学院发展

——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

发布者:张腾发布时间:2022-11-14浏览次数:10

基本情况

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在疫情期间成立。新成立的学院秉承学校“健康促进”理念,紧贴上海市健康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与其他高校公卫学院错位发展,加快内涵建设不断创新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持续建设,为实现特色鲜明、实用性强、服务于临床医学和人类健康的国内一流应用型医学院校奋斗目标而努力。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学院处在建设初期阶段,师资严重不足,如何加快人才引进的速度和力度,充实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去?尤其是引进公共卫生领域内的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新进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如何迅速引导他们完成从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院初创,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党政班子人员配备不齐,尤其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阶段,教学辅助和行政人员缺乏,如何引导教师们齐心协力、团结一心、不畏艰难,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院的各项建设中?面对以上各种问题,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以全体教师共同创建新学院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探索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和举措,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学院高度重视教师思政工作及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常抓不懈,将制度建设和日常教育督导有力结合,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三、解决举措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推动新学院建设

1.班子带头,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学院建设。学院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制定和落实三重一大制度,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和承担各项任务与压力,较好地将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在班子带头示范作用下,全体教师主动坐班工作,早出晚归,凝心聚力,共同推动学院建设。疫情期间,以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泓、副院长那立欣为首的学院党政班子住进新南苑,开启学院准封闭管理期间各项工作。班子成员统筹协调学院防疫工作,保证疫情期间学院教学质量,走访学生宿舍,解决学生在准封闭管理期间的生活和学习困难。公卫学院29名学生无畏逆行,赴浦东疾控中心承担流调志愿服务,体现公卫学子的特殊责任和特殊担当。以那立欣、赵乐宏为代表的党员先锋队,毅然决然共同逆行,带领志愿者学生一起闭环管理,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服务,奋战在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大楼里。

2.加强学院文化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学院初建,尤其注重有形的文化建设和无形的文化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学院统一的价值观。学院搭建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党政工团学工作框架,落实学院三大主体责任,建立学院两级管理制度,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学院党总支、行政团队、工会组织、团委组织、学生会组织的搭建。学院组织师生进行学院形象、学院院徽设计,并于2022年9月面世。学院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每位教师主动承担多项工作。集教师、行政、教辅、实验员、辅导员、党建员于一身。全体教师一起谋划学院未来发展,共同制定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梳理学院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学院全体师生以不畏艰难、勤奋敬业、实干苦干的精神状态,团结一心、一往无前,尤其体现在学院整体建设、三个专业建设、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等工作方面,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推动学院逐渐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学院初步形成“团结合作、奋发有为”的良好的政治风气。

(二)强化思想引领,逐步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1.加强日常理论学习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院中心组学习和政治学习内容,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市教委及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做到“入脑入心”,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含科研助理、外聘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相关文件精神,特别是高校师德“红七条”、《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每位教师明确师德建设的标准和自身差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对照标准自我检查,不断规范。

2. 逐步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学院成立后,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专题研讨,思考制定教师思想政治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师德师风考核,把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与师资引进、专业技术考评、晋级、评优、奖励挂钩,实行师德师风问题报告制度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同时将师德师风及精神文明纳入学院年终绩效考核方案。

3.重视分类管理,做好日常疏导。学院教师主要由专任教师组成,积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并理解岗位分类管理方案,督促教师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促进教师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体现学校事业发展与教师个人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及时掌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帮助解决教师思想和考核顾虑。同时,加强日常教师思想工作研判,做好日常疏导,要求及时在党政联席会议上进行通报研究。

(三)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助推学院师德发展

1.做好疫情防控,关心关爱教职工。学院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关心关爱教职工,全面摸排教职工思想动态,实时关心大家的心理和思想状态,掌握疫情给教职工带来的困难和不便,主动帮助沟通协调,妥善处理教职工合理诉求,及时解决教师思想波动问题,用优良的作风引领师德师风。疫情期间,积极发动、组织师生员工投入校园防疫志愿者工作,守护健康园稳定有序,做好师生关心关怀,加强值班教师、在家教师的在线教学、封闭管理、困难情况等各项工作的排摸及服务,做好师生后勤保障服务。在领导的带头引领下,专任教师曲春波副教授3月14日进校,作为党员骨干力量,疫情期间一直驻守学校,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办公室主任邱晨教师付晓燕王欣国刘春燕科研助理胥吟宪在小区封闭管理的第一时间报名做志愿者开展核酸检测、快递配送等志愿服务,帮助楼栋分发采购的食品物资、抗原试剂等。学院教师张蕊、张晓莹、张静怡、李家兴等也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展疫情课题、防疫宣传等工作,特别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慰问在疾控志愿服务的学生,帮助他们进行学业指导和课程补习。同时学院协助在家教师购买防疫物资,及时解决他们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积极推动教工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抗击疫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基地打卡——参观中共四大纪念馆、黄浦江码头红色起航等,组织开展师生素质拓展、营养周、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余生活,提升集体凝聚力。切实将师生安全和生命健康摆在首位,教职工思想稳定,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2.抓实学习教育,强化日常管理。为落实好教职工的各类学习,明确由办公室统筹安排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由教学秘书统筹安排教师各类教研学习。与行政三支部开展联组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现场考试;学院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专题学习活动2次,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学校安排的师德师风线上学习。通过学习教学巨匠黄炎培、时代楷模钟南山、黄大年、张桂梅等先进事迹,教师们对师德师风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照教育部、市教委有关教师行为“十不准”和行为失范等,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3.融入教学科研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新学院注重加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科研能力,注重在业务工作中提升教师思政工作的水平,围绕师德、业务技能,组织开展“如何做医学教育研究”、如何进行教学论文撰写、在线教学工作交流、形成性评价、课程思政等各类专题讨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将师德师风的要求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尤其是围绕科研监督与诚信建设,进行重点的教育与培训。教师们通过学习形成共识: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知识水平,革新自身教育思想,加强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努力培育优良教风、学风,结合时代特征,围绕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将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也为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维护人民健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重点精读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引导教师用理论滋养心田,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推动学院发展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每次学习做到“有主题、有领学、有交流发言、有记录、有报道”,确保了学习效果。特别是抓住关键少数,突出对领导干部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积极用好“学习强国APP”,加强学习督查,着重加强对党员学习的督查。

“十四五”期间,是学院发展的关键期,学院将秉承学校“健康促进”理念,紧贴上海市健康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不优化学科专业布,树立教学心地位,构建特色鲜明的符合应用型公卫人才培养规律的医教研体系。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卫生、教育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课程思政建设和“三全育人”建设,驰而不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为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健康“守门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