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教师政治意识,打造“政治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

发布者:张腾发布时间:2022-11-21浏览次数:10

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其中“政治要强”是首要要求,这是由思政课本身的特点、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不断增强教师政治意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积极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学科意识鲜明、业务素养精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基本情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和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依托单位,是隶属于学校独立设置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学院从组织管理、机构建设和体制机制等方面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2人,31人为中共党员,占全体专任教师总数的96.9%。教师队伍中,博士23人(含在读博士),硕士10人,学士2人;正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5人。

二、主要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一重要论述对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内涵,提高思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通过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正确政治立场、锤炼坚定政治信仰、强化崇高政治担当,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意识。

(一)抓好教育,提升政治判断力。学习是基础,教育才是目的。一是抓好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站稳意识形态立场,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每年举办2次意识形态专题教育,组织思政课教师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学院邀请多名校外著名专家,如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国民,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锡喜教授等,举办专题学习讲座。二是抓好思政课教师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支部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要求每一名思政课教师,学习党史,要先学一步、厚学一层,要往深处学、往心里走。充分利用思政课课堂有机融入党史知识学习,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内容的创新教学,围绕“三圈三全十育人”,全面参与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开展“中国精神”系列专题教育;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开设“劳模课堂”,请上海市劳模、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走进思政课堂;按照“一门课程、一个基地、一个品牌”的“三个一”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形成走读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更好的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

(二)抓实学习,提升政治领悟力。一是通过抓实学院集中学习研讨和支部集中学习,推动党员教师认真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学院通过每个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专题组织生活,通过“双名助推”(即“名师导教”和“名编助研”)等形式组织系统培训,带领全院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二是通过抓实各个平台学习,落实促学督学举措,推动党员教师学懂真理悟通理论、坚定信仰增强信心、明确大德严守师德。我们充分利用教育部“周末理论大讲堂”、中宣部“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督促党员教师加强自学,每周公布学习强国学习情况。通过抓实集中学习和自学,我院党员教师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哲理基础,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提升了政治领悟力。三是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讲政治、明师德、守纪律。全文学习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上海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上海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指导意见》四个文件精神,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0-2020 高校)”和王红旭优秀事迹等各类优秀事迹,学习师德师风典型事迹,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

(三)抓出特色,提升政治执行力。增强政治意识,要落实到党建工作中来,落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来,就需要抓出特色、形成品牌。一是筑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坚守师德底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学院加强课堂教育教学管理,坚守课堂教学底线,严格执行课堂教学政治纪律,对思政课教师来说,应铭记“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承担起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责任,教书的过程时刻把育人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要努力达到思政课堂的应有境界,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规范教材选用,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通过两级督导以及学院党政领导听课的多维度评价,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把控。二是发挥专业优势,组织理论宣讲。组织党员走进学校各二级单位、社区、企业、乡镇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举办主题展览:会同学校相关部门举办“传承弘扬‘西迁精神’,‘杏林育才不辞远,丹心赤诚系家国’——上海医学院校的西迁之路主题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医学教育主题展”;做好学思践悟,开展学术研讨;通过两个研究中心召开“回顾百年红色医学教育 赋写新时代叙事医学篇章”系列主题活动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治理”学术论坛,加强理论宣讲,提升政治执行力

三、发展成效

多年来,学院引领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突出。教师获得教育教学、科研以及创新创业竞赛等各类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8项,其他校级及以上奖项22项。3人获上海市育才奖;1人获2020年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1人获2020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选上海市“阳光计划”;2人分获第三、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理论课)”二等奖;2人分获2019年、2020年“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比武”二等奖;1人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党总支2021年被遴选确定为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经过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围绕“人民健康”这一主题,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三个二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布局。学院深入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基本形成了“三个一”的课程建设思路,即“一门课、一个教学主题、一个社会实践基地”;按照“开门办思政”的思路,形成“走读式”实践教学模式,被立项为2019年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思想道德与法治》获2022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

四、经验启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政治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院党政形成合力,党建围绕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党对思政课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树立全局意识,秉持战略思维,加强持续化、常态化的师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通过增强教师政治意识,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内在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立德树人的目的,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