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以身戴行——基础医学院杨智昉师德典型事迹介绍

发布者:张腾发布时间:2020-11-02浏览次数:129

  杨智昉,男,中共党员,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副教授,基础医学院院长。25年来,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生理学副教授,杨智昉同志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团结带领中国最年轻医学院的基础医学院着力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改革,积极推进课程思政,锐意进取,拼搏创新,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思想品德、严谨教风、朴实谦逊、敬业精神赢得广大师生一致好评。连续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校长奖提名奖”表彰;在他带领下,《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的应用》获2017年上海市教委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医学基础教学团队被评为市级教学团队;指导的6名学生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及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两次蝉联学校文明单位。

 

  一、 立德树人,用真心引领学生成长

 

  三尺讲台是杨智昉最熟悉也是最热爱的地方,教书育人倾述了他的人生追求。所有学医的学生最早上的医学课程都在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不仅是一个学科,也是医学生成长的第一步。教育部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杨智昉把回归初心当作立院之本来抓,基础医学院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迈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第一步。

  他注重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科学,教导学生严谨求实,懂得感恩。他在微信上看到一名学生实习回宿舍的途中晕倒,马上询问,得知是因家境贫寒,节衣缩食导致营养不良。他心疼不已,主动给学生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直至她顺利完成学业,踏上工作岗位。这名同学在微信朋友圈里留言:“在大学最大幸福就是得到杨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他提出开设导师制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从全校各专业本科生中遴选30名同学和导师组成创新实验小组,课余开展活动。今年上半年,创新实验小组的6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国内最高水平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及实验设计大赛。第一次参加国赛,临近比赛时,同学们在试讲中频繁出现失误,紧张情绪一下子弥漫开来,有的同学泄气了。看到这一切,他亲自逐一指导学生试讲,每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师生间越来越默契,训练的实效从技能增长扩展到团队凝聚,最终斩获全国一等奖。大家欢呼雀跃,他却在微信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其实比赛的成绩不很重要,相反过高的成绩不一定是你们稚嫩的肩膀所能承受。同学们要记住参与过程,享受过程最重要。这份享受可能使你改变习惯,改变兴趣,从而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二、锐意进取,大力实施基础医学理实一体教育教学改革

 

  到过上海健康医学院“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的业内外人士都有很深的感叹,人体解剖课原来可以这么“美”、这么精彩。这是杨智昉带领基础医学院全体教师主动变革应用型本科基础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的生动范例。1000平方米的中心内,精心了陈设一千五百多件标本,每个区域贯之以虚拟仿真互动设备和网络平台,实物与虚拟精妙结合实现了自主学习与过程评价的统一,情景教学与互动游戏的融合,将教材转化为实景互动,将枯燥的“教”转变为有趣的“学”,将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习”,将记忆的“知”转变为拓展的“识”。他组织开展了临床医学、医学相关、医工结合三个类别整合课程教学改革,把难懂、脱节、重复的课程进行器官为中心的整合式编排,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打破原有教研室框架,组成基础医学理实一体教学团队,共同讨论课程设置方案、修订教学大纲、编写新本科教材。全院35名教师每周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制定了听课制度、专家督导、实验预做、教师试讲、答疑辅导制度等教学质量内控体系,以本科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为核心,抓队伍,强内涵,有力地支撑学校医学、工学、管理学三个门类共13个本科专业学生每年1.5万学时的基础医学教学任务,为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主抓开设了《局部解剖学》《机能学实验》试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从课程延伸到课堂外,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与红十字会遗体捐献接收站hand and hand师生志愿者活动已成为学校一张靓丽名片。

 

  三、朴实忠厚,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杨智昉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每年承担本科生理学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授课64学时以上。他精心制作教案和课件,线下线上耐心回答同学的每一个问题。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学院的人。他有一个习惯,每天8:00上课前要到所有教室去看看。他笑容可掬,但遇到课堂纪律有问题,严肃的面容无声地让还在看手机的学生们心中一凛。2015年,学校大力推进实验室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本科教学条件。9月,第一届本科新生就要入学了,他常常是白天和同事们讨论,下班后独自在办公室撰写建设方案直至深夜。暑假施工期间,他几乎每天都到工地,查看进度,常常是38度高温天一呆就是一整天,累了晚了就住在学校。没日没夜,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照顾不到,岳父病重住院也不能膝下尽孝。微胖的身躯,急促的脚步,憨厚的神态,平和的语调,一丝不苟的态度是师生们心中杨老师的写生。同学们爱听杨老师的课,很多上过他课的学生说:“杨老师善于将知识串联在一起,也善于引用实例,课堂气氛活跃,想开小差都难。”他用课堂上的旁征博引让基础课程变得妙趣横生,受到学生喜爱。

  在杨智昉看来,作为院长,害怕引进的人、培养的人能力超过你,取代你,那就不是胸襟问题,而是德行问题。他常和学校领导说,我们还缺高水平师资,原来的老师有压力想上进,学校要多支持。三年来,他和学院班子一起抓师资队伍外引内培,学院硕博士教师比例从67.3%提升到97.4%,外聘教学团队累计对口指导青年教师主讲了26门课程。广大教师回归本分,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形成风气。获批2项上海市教学研究课题,获得上海市和全国教学基本功比赛奖励4人次,申请了3项教学课件和软件专利;成功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实现零的突破;3名教师攻读博士,17名教师入选师资人才百人库。

  有一位老师一年里两次督导听课评教低于80分,心理压力大,提出辞职。他说:“绝不能让一位老师掉队。”他耐心细致地和她谈心,帮助分析问题,询问她是否甘心在没有荣耀的情况下离开学校?这位教师低头不语。多次谈心基础上,他专门给这位老师配备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修改课件,小范围组织试讲,帮助她树立信心。两个月后这位老师在督导听课评教中获得优秀,重新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并且提出开设学校公开课。

 

  四、学识扎实,把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教育中地位举足轻重。杨智昉多年来在生理学教学和心脏生理学术研究领域孜孜不倦探索,获得了一系列成果。作为负责人完成上海市教委创新一般课题《比较葛根素和灯盏乙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主持、指导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调控MeCP2促进小鼠神经干细胞向成熟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研究》,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般课题《磷酸化p38α参与调控神经元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上海市级教改项目《对接护理职业能力的基础医学课程融通式教学改革实践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全科方向)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Elect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sophocarpine as a potential antiarrhythmic agent.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态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卵母细胞异体表达模型中选择性5-HT重摄取阻断剂的电生理特性比较》《基础医学实训课的整合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医学基础整合教学与传统医学基础教学效果之比较》《The applic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the integrated course of basic medicine》等。主编出版教材4本,包括中国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疾病学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常人体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基础医学概论》。指导学生论文《远端肢体缺血后处理促进缺血性卒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获2017年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优秀主题汇报项目;《时序调节Ngn2和Nurr1促进神经干细胞向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及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风雨。杨智昉践行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倾尽心血与智慧投身教育事业。言谈举止、道德人格,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师生,感染师生,是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是同事敬佩的好院长,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好典范。